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旧版入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告报价  联系我们
首        页 行业动态 招商引资 本月热荐 热点招商 活动公告 投资讲坛 景区推荐 开发前沿 旅游规划 远景设计 第一论坛 旅游地产 热门楼盘 旅游投资商  
节庆会展 旅游营销 人才集市 政策法规 旅游统计 行业标准 旅游政务 旅游产品 旅游设备 户外装备 旅游酒店 旅游院校 旅  行  社 红色旅游 同业交易馆  
走出国门 人文地理 明星旅游 美食天下 旅游民俗 学术博文  专题访谈 旅游视频 探险自驾 野外生存 美景美色 旅游游记 便捷服务 旅游人物 网上办事处  
首页 >> 休闲娱乐频道
炎陵的客家文化

        民俗是综合的文化现象,代表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群体生活行为。民俗的相沿成习,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之结晶。炎陵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着丰富而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畲族文化交相辉映,其中客家文化是炎陵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客家人:何谓客家,简单地说就是相对于当地原居民而言的外地迁徙而来的人群,被原居人视为“客”。客家人是中华民族中的重要一支,原居于中原大地广阔的河洛(黄河、洛水)流域,先祖大多数为中原大族、士宦之家,客家先民受北方边疆部族侵扰、战乱和灾荒的影响,从晋代开始自中原向南不断迁徙,史料较一致的认为,共经历了五次大的迁徙。向闽、赣、粤、湘交界的山区迁徙聚集。而后又再度迁动,遍布江南广大地区及海外各地。据《炎陵县志》记载,最早迁入炎陵的客家人在宋代,以明后及清代“康乾时期”为最多。目前遍布全县各乡镇,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0%,居住面积占全县的三分之二。由于客家人口多、居住广,所以客家民俗风情成为炎陵影响最大、覆盖最广的民俗文化现象。客家精神  客家文化根植于河洛文化,一方面保持了历史悠久的中原文明,另一方面在长途不断迁徙过程中又吸取了其他先进文化,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客家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刻苦勤俭。不断的迁徙使客家人必须不断地适应陌生环境,又通过自身的不断奋斗来改造新环境,从而养成了刻苦耐劳的习惯和冒险拼搏的意志。客家人牢记先祖的历史教训,无论落籍何处,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勤耕苦学,发奋图强。同时忠义合群,待人平等,和睦相处,守望相帮,热情好客。这些好品质尤其在广大山区客家妇女中表现更为突出。开拓进取。无论开基立业,还是漂洋过海营业谋生,无论从政、从军,还是从商、务工,客家人都有一股开拓冒进的精神。

        重教崇文。客家人先祖不少是中原的士族,素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客家人继承了重视学习文化知识的优良传统。即使经济欠发达,家庭不富有,送子上学,重视对后代的教化却能蔚然成风,自古皆然。教师到客家人家中绝对是深受尊敬的座上宾。  念祖思亲。由于历史上客家先人被迫迁徙而背井离乡,所以他们怀念故土、庐墓之情更为浓烈,他们的后裔承传儒家观念色彩也更为浓烈。无论迁移至何处,他们都千方百计寻根寻祖,希望清楚自己的血脉来源。客家人的“二次葬”习俗,虽是陋习,但可见念祖数典的情深之至。客家人的崇亲观也特别浓厚,每年清明、冬至时节,客家人特别是以客家人为主的侨乡都会举行隆重盛大的祭祀祖宗活动,这种祭祖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华人恳亲大典。爱国爱乡。客家人承传、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十分显著。将中客家多,客家人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主体。1955年受勋的炎陵籍两位将军(张经武、廖海光)都是客家子弟。上至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广大客家人等纷纷响应,孙中山起义推翻清朝腐败统治,众多客家人追随。可见,客家人中隐藏着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不屈斗志,抵御外侮最坚决,保家卫国最忠勇,崇尚正义最刚正,客家人还喜习武。客家文化,也充分体现了当今先进文化的深刻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客家习俗:独特的语言。客家方言,俗称客家话。据众多学者考证,客家拥有最远古的语音。源自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普遍汉族语言。《诗经》中诗歌的用韵和唐诗、宋词中的用韵随处可见客家方言的语音特征,因此客家话有古代汉语“活化石”之称。客家话之所以千古不变,正是子孙们信守着“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的信条。丰富的节日活动。客家人都过汉民族相同的许多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还过其他一些节日,如“月半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还有“春分节”、“清明节”、“冬至节”等。节日中少不了耍狮子、舞龙灯。单人狮子和三节布龙是客家人的特色。以情歌为主的山歌对唱是客家人为解劳作之乏的常见形式。异样的婚丧嫁娶及祭祀。虽然有些习惯带有迷信色彩或属陈规陋习,但客家人还是继承保留下了一些特有的习俗。如择日、女子出嫁要“哭嫁”、讲究的“送亲”程序、撰写嵌名对联、喜“四、六、九”忌“八”等数字、妇女不裹足、不抽烟等。丧葬整个程序尽管排场各有大小,但都是效仿朝廷官仪而为之,不失为先祖士大夫家族之遗风。“二次葬”是客家的特色。这种葬式,既是秉承仰韶文化史家村集体二次葬为先导,又有在长期迁徙中为了不忘祖宗,不得不带着先人骨骸他乡再葬之无奈。清明、冬至的前后三天是客家人祭祖的日子。姓氏建有祠堂,各姓氏留有“公山”、“公田”或店宇,其产值一方面作为每年祭祖开销,另一方面作为后代子孙的“奖学金”。现在炎陵客家的姓氏祠堂虽不再有,但客家子孙上学读书确有困难者,族人捐资助学的习惯保留至今。  炎陵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不到5000人,瑶族和畲族是两个人口相对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别在龙渣瑶族乡和十都镇洋歧畲族村居住较为集中。这些少数民族虽然还保留一些本族的特色民俗,如说瑶语、唱盘王歌、跳长鼓舞、舞三节龙等,但由于与当地汉人杂居时旷日久,通过通婚嫁娶,许多风俗与当地客家人无明显差异。生活习惯、衣着服饰等都学习汉人。当地汉族客家人也学习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习俗,据说三节布龙就是畲族人传统的节庆活动表演项目,可当地客家人舞起来也象模象样。

[稿源:客家人社区][编辑:龚镇威]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 电话:0574-87890866,87896255
  • 24小时值班电话:013008907626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传真:0574-87896255
  • 邮编:315040
  • E-MAIL:yjlygh@china.com.cn
  •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兴宁路280弄25号星辰明珠大厦1507